因混亂而分裂-分裂影評觀後感

By Loki.lookin - February 06, 2017



「分裂」由奈・馬沙蘭執導,詹姆斯・麥艾維、安雅·泰勒-喬伊主演關於多重人格的電影。
在聊到電影前,先讓我們來分辨一下,人格分裂與精神分裂的差別。

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最大的差別在於,精神分裂是出現異常的社會行為,不能理解什麼是真實,出現思維混亂、幻聽、幻覺、妄想,台灣稱作思覺失調症。精神分裂的精神狀況是分散的,可能會自言自語或是情緒變化大,常做出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長久動作。



而人格分裂則是,有多個完整的人格,彼此獨立存在,各個人格之間可能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,又可能可以溝通,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詹姆斯・麥艾維飾演的凱文與其各種人格之間轉換的溝通與變化。

以下微雷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從凱文的其他人格綁架凱西與他的兩位同學,以及在凱西的回憶當中,帶出了整個故事的因果關係與男女主角之間的關聯:

被社會所否定與不信任

人格分裂的成因,有理論認為與童年的「創傷」有關,為了逃避這些創傷,人把自我封閉起來,而創造了另一個人格,試圖躲避這些過去的創傷。我們可以在劇情的故事線之中,看到凱西與凱文的童年陰影。

創傷從何而來?創傷可以從任何的地方來,特別在現實社會所造成的混亂裡面,混亂與問題的來源,來自於自我認知與他人認知的不同,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,所說的是大人對兒童造成的混亂,那篇文章寫到,小孩不論做什麼都是錯的,即使大人會要求小孩「有任何想說的就說」但當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時,卻被回應「做錯事還這麼多藉口」進而讓小孩造成了混亂,更別說加上了打罵之後的效果,而通篇的理由竟是「為你好」一個小孩子無法懂的理由。

久而久之,小孩子說的話,都會轉化為我該怎麼做才能「猜」出這個社會想要的答案。而這一切的歸咎來自於可能是一般社會大眾「無心的」不信任。

從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,不論是凱西或是凱文,都是被社會所認定不適應社會且有問題的「病人」再一次次的創傷之中將自己刻意地遠離這個急於想「治療」他們的社會。

心理的創傷的逃避與盼望救贖

隨著劇情了解故事的背景,更進一步的我們可以看到凱文的各項人格中有的想要離群居所,有的想要獲得社會的肯定,但在更多的情況下,他們都想要保護自己,不論是凱文或凱西,都用包裝自我來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外在的傷害,對於一個可以安靜聆聽自己講話的人更是格外的信任。

而這正是扮演這溝通橋樑的心理醫生更顯重要的存在。

相較於凱文與凱西的對比,便是整個故事中的其他人,凱西的同學們在被綁架後,用了各種方法想說服凱西應該要跟他們一起走,但與其說「說服」,更多的情況下是他們想命令他們所認為不正常之人「應該」要怎麼做。

影評的最末,如果今天世界上對與錯的審判權來到了被歧視之人的手上,這些自視為正常的人,會受到的懲罰便顯得格外諷刺。

成長,因為經歷過苦難而成就出的人,才是純正之人,但養成人格並不是幾句言語可以教導的,身教與言教,即使這個世界上再多人知道,能夠做出一個真正榜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。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